時間的年輪上鐫刻著不同年代的不同記憶,有一些彌足珍貴的時代記憶現在想起來都會覺得格外的韻味,中秋將至,情不自禁就會從記憶的深處把那些關于中秋的記憶拿出來回味,那些經歷過的、沒經歷過的都年代,仿佛就是返璞歸真、復還初心的旅程的歸途。
50年代中秋的記憶
那個年代的記憶,是一家幾世同堂圍坐一桌,吃著家里奶奶做的月餅,喝著爺爺泡的茶,即便是只能分到一小塊的月餅,但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甜蜜,可以和家人一起聊很久,那個時候的中秋記憶是家庭團圓,記憶是澄澈且溫馨的。
60年代中秋的記憶
父親說,小時候的中秋是沒有團圓的,人們都只有一個信念:為社會主義貢獻力量,即便是中秋,大家都還會不知疲倦的奮戰在工作崗位上,為熱愛的家園奉獻自己的精力和時間,所以爺爺幾乎每個中秋都不在家。
70年代中秋的記憶
70年代,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口號成為彼時的流行語,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大街小巷,標語、廣播出處充斥著為人民服務的影子。中秋?那個時代和家人一起吃一塊現在極不受待見的五仁月餅都是奢侈的,更別說一家人一起吃一頓團圓飯。
80年代中秋的記憶
到了80年代中秋,一家人一起擠在一臺黑白電視機旁看電視就是最有樂趣的時候,歡笑暢談,一屋子都是團圓,心里滿是甜蜜。
90年代中秋的記憶
爭先恐后的想成為“先富起來”的人們日益浮躁,在這個下崗、下海紛沓而至的年代,股市行情大屏幕上閃爍著的紅和綠才是人們最關注的東西:失落和機會并存。忙碌的為了賺取更多的錢,人們開始漸漸弱化了中秋節團圓的意義,為了賺錢而忙碌,一家人團圓變的難。
00年代中秋的記憶
那個時代的情變的“有價”,每到中秋,就像是過年一樣,家家戶戶走鄉串門送禮,每家都有吃不完的月餅,小朋友從開始搶著吃,到后面被迫吃。
10年代中秋的記憶
隨著當代經濟的高速發展,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,更多的人們不僅僅滿足于的物質生活,而是樂于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,享受休閑的樂趣。然而在現今社會,人們用手機,網絡游戲,計算機等來填滿自己空閑的時間表,那么該怎樣來改變人們這種缺少交流的生活狀態呢?現在的上班族也漸漸厭倦快節奏模式化的都市生活,疲憊了繁雜噪音的渾濁壓抑,正需要用雙手挖掘內心的恬靜,去創造智慧和靈感。
今天,
“水流星”讓陶藝走進校園,
讓孩子們擁有屬于自己的一份中秋記憶!
▲水流星老師現場教學
▲小朋友在捏制屬于自己的中秋月餅
▲Oh,yesh,我是不是很帥?
▲老師,看我的兔兔
▲我先露個臉
▲右一小姑娘瞧你那嘚瑟的小眼神
▲這是什么餡的月餅
▲瞧,我做的鴨子不錯吧
▲小帥哥這是在做玉米嗎
▲今天都好開心,左一小姑娘就是與眾不同
最后,水流星全體員工祝大家中秋快樂,闔家幸福!